醫院建立于1986年,現有在職職工260人,占地面積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6萬平方米,開放病床150張,固定資產1200萬元,年門急診病... [ 詳細 ]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醫院庫 > 武漢市新洲區中醫醫院 > 醫院資訊 > 藥引送藥,點睛之妙
藥引送藥,點睛之妙
時間:2012-11-13 15:50來源:求醫網
傳統中醫用藥講究 “ 君、臣、佐、使”,也就是說藥物中有起主要作用的;有起次要作用的 有起
輔助作用的。其中這“使’,即引導主藥趨向治療靶點的輔助用藥,傳統中醫稱其為 “藥引”。它同時具有調和、制約或矯味等功效。藥引與中成藥適當配合服用,可收到更佳的效果。常用的藥引有:
大棗湯 能補脾胃、益氣生津、 和解藥毒。凡脾胃、產后等虛弱癥者,均宜以此為引,一般用棗5-10枚,水煎取湯送服中成藥。
生姜湯 有散風寒、解表止咳、溫中散寒之功。用于治療風寒感冒、陰寒胃痛、吐瀉腹痛的方藥,常以此為藥引。一般用3-5片生姜水煎取湯, 用以送服治療相應病癥的中成藥。
大棗生姜湯 大棗、生姜常同煮做藥引,可補益脾胃、增加食欲,從而促進藥物的充分吸收。
紅糖水 有補血散寒、祛淤之功效。常用于婦科血虛、血寒、產后惡露末凈、乳汁稀少、口干嘔吐、虛弱血痢等,可取紅糖10-30克;沖開水送服中成藥即可。
藕汁 有清熱涼血、止血的功效。 用中成藥治療血熱出血時常用藕汁為藥引,以增強療效。用生藕搗汁,或藕節5-10個煎水即成。
黃酒 酒性辛熱,有溫通經絡、散風寒、助藥勢的功效。黃酒與寒性藥同服,可緩其寒;與熱性藥同服,可舒筋活絡。服片時, 一般取黃酒1 5- 50ml,溫服。
米湯 脾胃虛弱及腸道疾病患者服用中成藥時都宜以此為引。米湯以小米湯為好。
蔥白湯 有發汗解表解毒散結的功效。 適用于外感風寒及陰寒內盛癥, 一般用蔥白2-3段, 切碎煎湯即成。
鹽湯 因咸走腎,可引藥入腎經, 故宜用鹽湯送服補腎類中成藥,此藥引適用于腎陰虧損引起的腎臟病癥,如虛弱乏力、陽痿遺精、腰痛頭發稀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