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精神衛生防治、康復、科研、教學和人員培訓的基地和中心。醫院成立于1953年,原為“河北省精神病院”,1989年更名為“河北省神經精神病... [ 詳細 ]
慈善援助讓精神疾病患者重綻笑容
時間:2012-11-06 10:16來源:求醫網
慈善援助讓精神疾病患者重綻笑容
9月13日,開展半年之后,我省的國內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維思通集善援助合作項目進行了中期總結,共有332名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得到了“買一領二”的慈善援助,此項目確定將要開展到明年年底。
省第六人民醫院副院長趙素銀介紹,我省的維思通集善援助合作項目是今年2月在本院啟動的,省內家庭貧困的精神疾病患者,在該院明確診斷后,持有低保證或是標明精神殘疾的殘疾證、村/居委會開具的貧困證明,可以納入該項目。納入項目的患者根據醫囑服用維思通治療,每自購一盒藥物,可免費領取兩盒同樣的藥物。
項目辦公室醫生白珍說,這個項目非常受歡迎,因為患者和家屬確實得到了幫助,見到了實惠,家屬都很感激。
她介紹,記得8月10日11時,一位老人急匆匆地走進醫院的門診大廳,他告訴導診護士,要給患有精神分裂癥的孩子取藥。
導診護士引導老人來到了李玉欣主任的診室,經過詢問,李主任告訴老人:“每天1mg 維思通的藥量太小,對治孩子的病沒多大效果。”老人說:“家里窮啊!吃不起,少吃點兒,不犯病就行了。”原來,因為經濟原因,老人一直自行控制,沒有讓病人服用的藥物達到治療劑量。李主任的心被刺痛了,他說:“正好咱們醫院有一個援助貧困精神疾病患者的項目,買一盒可以免費領取兩盒,挺劃算的。”老人連忙問:“那我孩子符合條件嗎?”李主任說:“去項目辦公室問問吧。”
她了解到,老人姓馬,是順平縣人,孩子今年32歲了,患精神分裂癥已經十多年了,老伴去世早,馬大爺一直和孩子相依為命,自己在養老院居住,父子都靠政府的低保補貼生活。當天早晨,為了節省開支,馬大爺是空著肚子騎自行車走了60多里地到醫院取藥的。等待辦手續的過程中,馬大爺坐在走廊的椅子上竟然站不起來了,說身上沒勁兒,病案室工作人員考慮可能是因為沒有吃早餐而導致的低血糖初期癥狀。見此情景,病友服務中心工作人員趕緊找來準備好的糖塊、溫開水喂馬大爺吃下。緩過勁兒來,馬大爺突然一下子跪在了地上說:“你們都是好人啊,謝謝你們!”人們紛紛安慰馬大爺:“沒事的,一會兒就能拿到藥了。”“中午一定吃點東西再走。”
又過了一刻鐘,手續全部辦好。當她把價值一千多元的免費藥物交到馬大爺手上的時候,馬大爺顯得非常高興,像是抱著一堆寶貝似的,目光中多了一份神采,激動的心情難以掩抑。穩定了一下情緒,馬大爺說:“這可救了我的急了,要不孩子肯定犯病。”
白珍繼續說,還有兩名患者家屬到醫院送錦旗呢!市區一名30歲的男患者,家庭貧困,無法住院治療,病情影響一直拒絕服用藥物,家屬只好采取欺騙、隱藏等手段讓患者暗服副反應較大的經典抗精神病藥物治療,通過親友知道咱們的積善援助項目后,開始服用維思通治療,一個月后就顯出了明顯的治療效果,不光精神癥狀消除了,社會功能也得到了明顯改善,能夠堅持自己服藥,還能在居住地附近打工補貼家用,業余時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家屬非常滿意,打電話非要給送錦旗,多次勸阻無果,最后還是花50多元錢做了一面精致的錦旗送到了項目辦公室,工作人員說:“花這些錢干什么,不如給孩子買件衣服。”患者母親說:“沒辦法表達我們家里的謝意呀!真是太謝謝你們了,我的苦日子到頭了,過去這孩子經常出去惹事,我給人家道歉還得賠錢。”
還有居住在某縣城的一名42歲的女患者,因為母親患胃癌去世、家庭有外債等因素導致疾病復發,自言自語,不能自理,思維荒謬,行為幼稚,家人無法管理,又無錢醫治,得到項目援助后,20天后能自己服藥,重新開始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兩個月后恢復非常好,除了能夠正常參加工作,還對自己的未來做出了安排和計劃,家務做得非常好。丈夫很高興,第三次取藥時給項目辦公室帶來了一面錦旗,上書“慈善援助及時雨 精神病患獲新生”,說是一定要表達這份感激之情,簡直是救了一個家庭。
趙素銀說,維思通是治療精神疾病的常用藥物,對精神分裂癥、雙向情感障礙躁狂發作等疾病具有很好的療效,國內殘疾人福利基金會之所以開展這個援助項目,目的就是有效降低精神殘疾人士的治療成本,真正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到目前為止,項目已經成功向332名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提供了援助,均未出現疾病復發、病情加重等現象,而且患者的治療依從性非常好,就是說患者愿意接受這種藥物治療,因為沒有明顯而且嚴重的副反應,還服用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