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時間:2014-10-13來源:求醫網
冠心病是一種常見的中老年多發病,在美國及歐洲一些地區排在死亡原因第一位,在我國,冠心病的發病率平均為0.77%,并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冠心病的發病原因多樣,總體來說,與病人的年齡、飲食結構、工作強度、精神狀態等密切相關。冠心病的發病原因如下:
1、情緒波動大,喜怒無常。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過用,都可引起發病,但主要的是因為生氣惱怒或憂思氣結。尤其是已經患有心脈瘀滯之患者,由于生氣惱怒,氣機逆亂,憂思氣結,氣機郁滯,于是形成氣血循行不暢。若出現心脈瘀滯不通,則發生卒然心痛。嚴重者心脈痹阻不通而發生心肌梗塞,甚則危及生 命。因此,冠心病患者,要心胸寬闊,遇事不怒,平時保持和悅的心境,對病情恢復很有裨益。
2、總是過度疲勞,得不到很好的休息。《素問·百病始生篇》云“勞則氣耗”,過勞使心臟負荷加重,過度勞倦則消耗元氣,元氣虛則心氣自虛,心氣虛則推動血液運行無力,尤其是營養心臟之正經及支別脈絡已有瘀濁阻滯,氣血循行不暢,耗氣之后,心氣無力推動血脈循行,日久氣血痹阻不通,則卒然心痛。
3、缺乏鍛煉,現在有關運動與冠心病死亡關系的資料大多是觀察性研究,未能得出因果關系。1987年的一篇綜述總結了43項流行病學研究結果,得出的結論 是,中等或劇烈體力活動可以減少冠心病危險。但對于那些平時不習慣于運動者,強烈體力活動可能對有冠心病危險的人觸發急性心肌梗死發作。在一段較長時間內經常活動,每次間隔時間不長,可以保護人們不發生冠心病或不因用大氣力而觸發心肌梗死;另一方面,不活動的人,尤其是已知有冠心病或冠心病危險的人,劇烈活動可能給患者帶來危險。日常生活中常有體力活動可以保護患者不發生或不因強體力活動而致心肌梗死。
4、飲食沒有規律,總是饑一頓飽一頓。《內經》云:“飲食自倍,腸胃乃傷。”所以,飲食饑飽失度,損傷脾胃之氣,脾氣虛則子盜母氣,而致心氣虛,心氣虛則 推動血液循行不利,而誘發本病。《素問·平人氣象論》云:“胃之大絡名曰虛里,出于左乳之下,其動應衣脈宗氣也。”所以胃氣傷則脈宗氣受損。所謂“脈宗 氣”實指心臟之氣,心氣推動血液運行無力,尤其影響營養心臟之脈絡氣血瘀滯不通時,則卒發心痛。
5、平時不注意保暖,導致寒氣侵入體內。人生于天地之間,自然氣候的變化與人體息息相關,如外界氣溫的變化,必然影響人體。因氣血在體內循行是熱則流暢,寒則凝滯,因而寒邪侵襲人體,必定影響經脈氣血運行。王叔和在《脈經》中說:“厥心痛者,乃寒氣客于心包絡也。”由于寒冷致使經脈攣縮絀急,氣血循行不 暢,營養心之經脈出現瘀滯之病變,故而發生心痛。
溫馨提示:冠心病的發病原因如上文所述,跟患者的日常起居、工作生活習慣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由于該病在中來年多發,已過40的中年人就應格外注意了建議是每年做一到兩次全身體檢,對心肺功能進行徹底排查。
查看更多關于冠心病的發病原因有哪些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