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肺動脈栓塞)
您了解肺栓塞檢查項目常用的有哪些嗎
我們都了解肺栓塞疾病給疾病患者帶來很多的傷害,為此,我們在疾病的治療的時候,一定要徹底的治療肺栓塞,肺栓塞的治療也要注意很多的問題,在診斷肺栓塞的時候要借助相關的檢查項目,那么,您了解肺栓塞檢查項目常用的有哪些嗎。
以下介紹肺栓塞檢查項目常用的有哪些,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1、血氣分析:肺栓塞時因V/Q比例失調及過度通氣,常伴有低氧血癥和低二氧化碳血癥,但在較小的肺栓塞或慢性肺栓塞情況下,亦可表現為正常的動脈氧分壓和動脈二氧化碳分壓,此時并不能排除進行進一步的肺栓塞檢查,當存在低氧血癥時,動脈氧分壓與栓塞的范圍及肺動脈高壓成正比。
2、血漿D-二聚體測定:D-二聚體為交聯的纖維蛋白降解產物,僅在纖維蛋白原形成與分解處于穩定狀態才出現,若以血漿D-二聚體濃度>500g/L作為診斷血管栓塞的陽性界限值,對判斷肺栓塞有很好的敏感性98%,且3天和7天后仍保持較高的敏感性96%和93%,但其特異性不高,因許多疾病可與纖維蛋白的形成和降解有關,如心肌梗死,腫瘤,感染或炎癥性疾病,其診斷肺栓塞的特異性還受年齡增長的影響,研究表明在30~39歲人群中,D-二聚體診斷肺栓塞的特異性為72%,而對大于70歲的人則僅為14.3%。
對D-二聚體在血管栓塞性疾病中的診斷價值尚有待確定,多數研究認為血漿D-二聚體500g/L,基本上可排除肺栓塞的診斷,但500g/L,僅高度提示有血管栓塞的可能,還不足以確診肺栓塞。
3、心電圖:肺栓塞的心電圖異常較為常見,但缺乏特異性,97%的大塊肺栓塞和77%的次大塊肺栓塞可發現心電圖異常,多在發病后數小時出現,常于數周內消失,因此需對肺栓塞者進行動態心電圖觀察,最常見的改變是V1~V2導聯的T波倒置和ST段壓低68%,比較有意義的改變是I導聯S波變深,Ⅲ導聯出現深的Q波和倒置的T波,即所謂類似于陳舊性心肌梗死的SI QⅢTⅢ型,其他改變還包括電軸右偏,順鐘向轉位,完全性和不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右室肥厚,肺型P波和低電壓,也可發生心律失常20%~25%,據報道T波倒置與肺栓塞嚴重程度密切相關,經治療后該改變的逆轉表明預后良好。
關于肺栓塞檢查項目常用的有哪些就介紹到這里,出來以上介紹,還有很多檢查項目的,例如,胸部螺旋CT檢查,普通CT掃描采樣時間長,影像易受呼吸影響,對肺栓塞診斷幫助不大,螺旋CT可使病人在一次屏氣的短時間內完成CT掃描,可清晰地顯示主肺動脈和葉肺動脈中的栓子,對一部分段或亞段肺動脈也可較好地顯示。
- 友情鏈接:
- 肺栓塞地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