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性猝死的中醫治療
時間:2015-03-23來源:求醫網
心臟性猝死往往缺乏特異的先兆,且常在醫院外發生,故必須及時識別.并就地盡早進行心臟復蘇搶救。
此外在搶救過程中也應注意心力衰竭、肺水腫、電解質紊亂等環節的及時處理。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采取相應的輔助治療,以提高復蘇效果。對于心搏驟停未超過4min者,積極的搶救不僅可使心臟復跳,且約半數復蘇成功的病人可望存活。措施包括:①糾正冠心病和猝死的各種易患因素,特別是控制室性心律失常。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早就診和住院治療,并作心電圖監護或收入冠心病監護單位。若出現心室顫動,可立即施行電除顫復律,可用非同步200—300Ws電功率除顫,電功率過大可能使更多的心肌受損。③流動冠心病監護,即24h設值班醫務人員,配備有心電示波、心電圖機,電除顫器和急救藥物的搶救車。通過電話或無線電聯系,迅速趕到猝死病人現場進行搶救,并將其護送到醫院作進一步治療。
至于經搶救而能存活的病人,若其心室顫動是繼發于急性心肌梗死的,則引起猝死的心電不穩定現象是短暫的,僅存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最初階段。這類病人再發生心室顫動的機會甚小,其預后與轉歸與未發生過猝死的心肌梗死病人相似。但若心室顫動并非由急性心肌梗死所引起,則仍有復發猝死的危險。既往有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史,動態心電圖記錄示高級別室性早搏,是心室顫動的易患因素,所以對存在這些因素的病人,可考慮采用相應措施,如β受體阻滯劑、鈣離子拮抗劑、抗心律失常藥物、抗血小板聚集藥物、冠狀動脈旁路術等。近年來對反覆發作致死性室性心津失常的高危病人,試用埋藏式自動除顫器,能有效降低猝死的發生。
查看更多關于心臟性猝死的中醫治療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