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松的中醫治療
時間:2015-03-24來源:求醫網
一、辨證論治
(1)腎精不足:
治法:滋補肝腎,強筋壯骨。
方藥:左歸丸合虎潛丸加減。方中熟地、龜板、山萸肉、菟絲子、白芍滋陰養虛,補肝腎之陰;鎖陽,鹿膠溫陽益精,養筋潤燥;枸杞益精明目;黃柏、知母瀉火清熱;虎骨(虎骨現已不用,可用牛骨代替)、牛膝強腰膝,健筋骨;山藥、陳皮、干姜溫中健脾。
關節煩疼或發熱加鱉甲、地龍、秦艽、桑枝;骨蒸潮熱以生地代熟地,加青蒿、銀柴胡、胡黃連;筋脈拘急加木瓜、漢防己、絡石藤、生甘草;小兒虛煩易驚多汗抽搐者加牡蠣、龍骨、鉤藤;若出現肌肉關節刺痛、拒按或有硬結,皮膚瘀斑、干燥無澤、面晃唇暗、舌質淡紫或有瘀點,脈弦澀等血瘀的表現,可選用血府逐瘀湯合復元活血湯加減治療,以養血活血,活絡軟堅。
(2)脾腎氣虛:
治法:補益脾腎。
方藥:右歸丸合理中丸加減。方中制附子、肉佳溫補命門之火,以強狀腎氣;熟地、枸杞子、山萸肉、杜仲:菟絲子養血補腎生精;黨參、山藥、白術、炙甘草健脾益氣;干姜溫振脾陽;當歸養血和營;鹿角膠為血肉有情之品溫養督脈。
腹痛拘急者加烏頭、細辛、全蝎、蜈蚣;浮腫關節腫脹加茯苓、澤瀉、苡仁、身倦乏力者加黃芪;肌肉萎縮者加靈芝、何首烏、雞血藤、阿膠。對骨質疏松合并畸型或骨折的患者采用夾板或支架固制訂動,并鼓勵患者早期進行適當的功能鍛煉。
二、驗方
(1)黃精、堂參、熟地、黃芪、首烏、巴戟天、杞子、龜板、鱉甲、肉蓯蓉、鹿茸、大棗等藥物煎骨湯、肉湯服用。
(2)防風、威靈仙、川烏、草烏、透骨草、續斷、狗脊各100g,紅花60g,川椒60g,共研細未,每次用50~100g醋調后裝紗布袋敷于皮膚上,并在藥袋上加敷熱水袋,每次30分鐘,每日1~2次,平均療程30天,用于骨質疏松疼痛者。
查看更多關于骨質疏松的中醫治療的相關常識>>
- 人工關節置換治療方法 |
- 人工關節置換病因 |
- 人工關節置換飲食 |
- 人工關節置換專家 |
- 人工關節置換醫院
- 人工關節置換治療指南 |
- 人工關節置換癥狀 |
- 人工關節置換檢查 |
- 視頻 |
- 人工關節置換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