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關節置換術術后患者應如何護理
時間:2017-09-11來源:求醫網
人工關節置換術術后患者應如何護理?膝蓋是人們的重要部位,它是支撐我們身體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當我們的膝蓋起不到支撐的作用之后,我們就要想辦法對其進行強制性的更換。人工關節置換術就是一種,通過外科技術植入人體內,代替患病關節功能,達到緩解關節疼痛,恢復關節功能的目的,人工關節置換術雖然可以幫助患者恢復正常的行動能力,但是各位人工關節置換患者還是要注意做好護理工作,以免發生感染。那么人工關節置換術術后患者應如何護理呢?下面是詳細介紹。
1、避免大量和高難度活動:做了人工關節置換手術的病人,應該減少活動量,尤其是老年患者,通常人工關節置換2-3個月后能夠不需要扶拐行走,您可以從事大多數日常活動,可以散步,騎車,跳舞,游泳。還可以練練氣功,打打太極拳,避免長時間行走、站立,避免蹲起動作。另外,爬山,爬樓梯,跑步有損于人工關節,建議不做或少做。您可以扛些重物,但扛太重的東西,尤其是在上下樓或者走坡道時,就不合適了。
2、防治骨質疏松:前面說過,人工關節置換患者疏松的骨質不利于假體的固定,支持力也弱,長期會發生假體的松動和下陷,所以要從飲食、藥物和鍛煉三方面防治骨質疏松,延長假體壽命。
3、減輕體重:髖、膝關節承受的力量大部分是人體的重力,所以人工關節置換患者減輕體重就能減少對關節的壓力。術后要合理安排飲食,保持體重控制在正常范圍內,以減輕對關節的磨損。
4、保持正常的肢體對線和步態:正常的肢體對線和步態能夠使關節面保持足夠的接觸面積,均勻受力,這樣就不至于使力量過于集中在某些區域,加重磨損。所以人工關節置換患者在站立時,必須保證腿伸直,走路時要邁開大步,不能蜷著腿走路。
5、增強肌肉力量:良好的肌力不僅能使患者活動自如,增強運動協調性和姿勢反射靈敏性,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關節受力,人工關節置換患者平時要堅持鍛煉患肢肌力。
6、防治人工關節置換術后關節感染:
根據細菌培養和敏感實驗,使用有效抗生素。如若需重新行關節置換手術,術前需用6~12周抗生素。
手術處理:早期感染者,應毫不猶豫地施行手術,清除感染血腫,清除感染組織,放置沖洗吸引管,持續沖洗吸引。如此處理后,常可消除較淺感染,挽救人工關節。但是感染常累及假體周圍組織,假體保留率不足20%。經上述處理不能控制感染及遲發性感染者,一般都要去除假體和骨水泥。待感染完全消除后,過1年左右再行關節成形術,也可用截骨術改善患者步態。
以上就是有關“人工關節置換術術后患者應如何護理”的具體介紹,相信大家已經有所了解,只要各位患者做好人工關節置換術后護理工作,那么一般人工關節置換術都是十分成功的。
相關閱讀:
查看更多關于人工關節置換術術后患者應如何護理的相關常識>>
- 人工關節置換治療方法 |
- 人工關節置換病因 |
- 人工關節置換飲食 |
- 人工關節置換專家 |
- 人工關節置換醫院
- 人工關節置換治療指南 |
- 人工關節置換癥狀 |
- 人工關節置換檢查 |
- 視頻 |
- 人工關節置換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