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怎么理解重癥肌無力
時間:2015-06-30來源:求醫網
重癥肌無力多發生于學齡期兒童,多以眼瞼下垂為臨床**癥狀。目前重癥肌無力病因還不明,西醫多認為是由神經-肌肉接頭部位因乙酰膽堿受體減少出現傳遞障礙,導致肌肉不能受其神經所支配而發生重癥肌無力。而中醫認為重癥肌無力的發病,歸納起來不外乎是六淫、七情、飲食失宜、勞倦過度等因素,導致人體氣血虧虛,臟腑功能失凋而發生重癥肌無力,其中尤以肝的功能失調最為緊要。
1、六淫
即風、寒、暑、濕、燥、火六種外感病邪的統稱。臨床上,重癥肌無力的患者中90%以上以眼瞼下垂為**癥狀,兒童肌無力患者;幾乎100%以眼肌受累為主。
2、七情
即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志變化。重癥肌無力的發病也與七情內傷關系密切。臨床上兒童肌無力患者多與反復受驚或生性嬌弱,喜愛啼哭有關;而成年人重癥肌無力則多與長期精神緊張,過度思慮等有關。
3、飲食失宜
飲食為機體攝取營養,維持生命活動所必須的。飲食失宜如嗜酒肥甘,或小兒過分偏食等,都會引起本病的發生。飲酒過度則易損傷脾胃,脾胃運化失職,痰濁內生,阻滯經絡則易發生本病;小兒偏食,常引起機體攝取營養不足或不夠全面,以致氣虛血少,感受風邪而發重癥肌無力。
4、勞倦過度
重癥肌無力主要由于勞瞻竭視,或勞神過度,房事不節耗傷肝腎陰血,使肝不主筋或肝風內動所致。其中尤以用眼過度而引起本病者最為常見。
5、外傷
重癥肌無力的發生與外傷有一定的關系;特別是重癥肌無力眼肌型患者,往往有頭部或眼部的外傷病史,這一點在本病的問診中應予以重視。
查看更多關于中醫怎么理解重癥肌無力的相關常識>>
神經科疾病
- 植物神經紊亂
- 運動障礙疾病
- 神經康復
- 顱腦脊髓感染
- 重癥肌無力
- 癲癇病
- 運動神經元病
- 神經內科
- 硬化癥
- 癱瘓
- 脊髓損傷
- 脊髓空洞
- 脊髓病變
- 肌營養不良
- 肌肉萎縮
- 格林巴利
- 共濟失調
- 抽動癥
- 羊癲瘋
- 羊角風
- 頭痛
- 神經衰弱
- 腦膜炎
- 特發性震顫
- 多發性硬化
- 神經性厭食癥
- 神經炎
- 脊髓型頸椎病
- 眩暈癥
- 腦疝
- 外傷性癲癇
- 顳葉癲癇
- 原發性癲癇
- 難治性癲癇
- 額葉癲癇
- 結核性腦膜炎
- 急性脊髓炎
- 腦病
- 帕金森病
- 偏頭疼
- 帕金森綜合癥
- 肋間神經痛
- 阿爾茨海默病
- 肌營養不良癥
- 臂叢神經痛
- 不安腿綜合征
- 叢集性頭痛
- 瘋牛病
- 高血壓腦病
- 記憶障礙
- 面神經炎
- 腦梗死
- 腦炎
- 失語癥
- 視神經脊髓炎
- 視神經炎
- 細菌性腦膜炎
- 煙霧病
- 周圍神經炎
- 蛛網膜炎
- 坐骨神經痛
- 脊骨神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