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第一人民醫院創建于1989年,由開發區衛生局主管,差額撥款事業單位,開辦資金為3604萬元,位于黃浦江路7-9號... [ 詳細 ]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醫院庫 > 青島開發區第一人民醫院 > 醫院資訊 > 癌痛的嗎啡泵治療
癌痛的嗎啡泵治療
時間:2012-11-04 12:44來源:求醫網
癌性疼痛是惡性腫瘤在其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劇烈的持續性疼痛,70%以上的晚期癌癥患者經受著劇烈的疼痛,嚴重的影響著患者情緒和生活質量, 相當一部分晚期癌癥患者并發全身劇烈疼痛,劇烈的疼痛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及抵緩腫瘤的信心,耗竭了病人的體質,使其對腫瘤細胞的免疫力迅速降低。國際上,晚期癌痛病人的鎮痛治療和緩腫瘤治療處于同等重要位置。大量研究表明,良好的鎮痛能明顯增強患者體質、免疫力,提高患者治療腫瘤的信心,能數倍提高患者的生存時間,讓患者無痛苦“帶癌生存”。癌痛對家庭和社會造成極大的影響和負擔,有效的緩解和解除這類患者的劇痛在臨床上具有重要意義。目前阿片類藥物仍然是治療晚期癌痛的主要用藥,但大劑量口服或靜脈使用此類藥物后,不但容易迅速產生耐藥性和成癮性,并且出現難以耐受的副作用,這些副作用甚至可造成比疼痛更難忍受的影響。目前我國晚期癌痛的治療以口服或肌注嗎啡為主,但鎮痛效果差、副作用多,無法為晚期癌痛患者提供良好鎮痛。上世紀八十年代末開始應用于臨床疼痛治療的鞘內嗎啡泵,為高效應用嗎啡類藥物治療癌痛和慢性頑固性疼痛提供了新的途徑。通過植入蛛網膜下腔的鞘內導管,術后根據患者的疼痛程度,通過體外程控儀調節嗎啡的劑量,嗎啡直接與脊髓后角和腦組織的阿片受體結合產生鎮痛作用,而不影響感覺和運動功能。采用此技術給藥,嗎啡的用量僅為口服嗎啡的1/300,而且鎮痛效果良好,副作用少,可以滿足不同疼痛患者的需要。這種新型的治療癌痛和慢性頑固性疼痛的技術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已廣泛開展并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 植入式可編程嗎啡泵技術治療癌痛和慢性頑固性疼痛在歐美等國家已廣泛開展,并取得令人信服的結果。此種方法最大優點是安全,創傷小、療效顯著、操作簡單、病人耐受性好,并發癥少,適應于所有經其他傳統治療方法及藥物療法治療無效或不能耐受藥物治療副作用的癌痛和慢性頑固性疼痛患者,并且成功率高。
鞘內藥物輸注治療將藥物直接注入蛛網膜下腔,作用于脊髓相應的位點,因此大大減少了藥物的用量。以嗎啡為例,如果患者每天口服300mg的嗎啡,那么鞘內只需1mg 即可。由于藥物用量大大減少,副作用相應就少而輕微,即使出現了,經過短時間的適應也很快就消失了,同時整個系統完全植入患者體內,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極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SynchroMed 鞘內輸注系統流速非常精確,目前國內使用的泵最低流速可達0.048ml/天,并且有多種可調模式,可以根據患者的疼痛情況給與不同的輸注模式,達到以最小的藥量獲得最大的疼痛緩解。并且它以程控儀在體外調節即可,是真正意義上的全植入式可程控電腦輸注泵。
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阿片類藥物列為治療惡性疼痛的主要用藥。但大量口服或靜脈使用這類藥物后,可迅速產生耐藥性和藥物依賴性(即成癮性),并出現難以耐受的副作用,如惡心、嘔吐、腹脹、小便困難、便秘等。椎管內植入式藥物輸注系統,即嗎啡泵,能強效鎮痛而副作用很少,甚至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是目前國際上公認治療晚期癌痛的較好方案。
嗎啡泵優點:
1、嗎啡用量小,止痛作用大
中樞靶控輸注系統植入術是將一種特殊導管放置于蛛網膜下腔(脊椎管內的一個間隙),然后將一個止痛泵——可編程嗎啡緩釋泵植于患者的皮下(多放在下腹部),用皮下隧道的方式將導管與泵相連接。泵的輸注系統可將藥液持續、緩慢、勻速地輸入蛛網膜下腔。其用藥劑量僅為口服劑量的1/300就能達到鎮痛效果,也不會產生對嗎啡的依賴性。另外,術后還可根據患者疼痛的程度及發作規律,在體外遙控調節嗎啡的輸出量,以最大限度地滿足不同患者的鎮痛需求。植入皮下的儲藥器可反復注藥并改變藥液濃度。
2、作用直接,副作用小
口服或靜脈注射嗎啡止痛時,藥物的大部分散布在全身,而進入血液循環的嗎啡僅有少量可通過血腦屏障進入大腦發揮藥理作用。相反,蛛網膜下腔應用嗎啡,可直接作用于脊髓的阿片受體達到鎮痛的目的,只有極少量的藥物進入全身血液循環。所以,蛛網膜下腔注射嗎啡與口服或靜脈注射嗎啡相比,止痛作用要強很多,而藥物用量和副作用要小得多。
3、提高疼痛患者的生活質量
應用嗎啡泵可大大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具體表現在:疼痛強度降低70%~80%;據統計,94%的疼痛患者由于疼痛而放棄或脫離了社會活動,而治療后多一半患者重新參與社會活動,個別患者還恢復了工作;治療前88%的患者處于絕望和抑郁中,治療后67%患者對目前的狀態滿意; 治療后81%患者認為生活質量有了改進,92%對該療法滿意;約36%的患者術后停服其他止痛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