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癥的中醫病因機制
時間:2012-04-13 09:46來源:求醫網
抑郁癥的中醫病因機制。國內是描述類似抑郁癥精神狀最早的國家。本病的病因病機較為特殊,抑郁癥相當于中醫學的郁癥,其病因的病機主要是:
因情志內傷以致臟腑氣血陰陽失調而成。肝主疏泄、幸喜條達、憂思郁慮,憤懣憤怒等精神刺激,均可使肝失條達,氣機不暢,以致肝氣郁結而成郁癥。
氣郁日久,血液運行不暢,可致淤血阻滯,久病人絡,肝血淤滯,肝無所藏,魂無所附,神魂無主則為癲狂,時憂時怒,反復發作。
氣郁津液運行不暢,停聚臟腑、經絡,凝聚成痰。血瘀、痰阻更加重氣滯,郁癥表現尤甚。氣郁化火,肝火內盛,擾亂神明;肝膽火熾,魄無所藏;火盛傷陰,神明失養均可引起神明逆亂而發本病。
或由于憂愁思慮,精神緊張,或長期伏案思索,使脾氣郁結;或肝氣郁結,橫逆犯脾,均可導致脾失健運,使脾的消磨水谷及運化水濕的作用受到影響,若脾不能消磨水谷,不能運化水濕,則水濕內停,據而為痰為濁,內憂心神發生郁癥。
或因所愿不遂、精神緊張、家庭不睦、遭遇不幸、憂愁悲哀等因素,損傷心神,心失所養而致悶悶不樂。
情志不遂,肝郁抑脾,耗傷心氣,營血漸耗,心失所養,神失所藏,即所謂憂郁傷神,可以導致神明不安。正如《靈樞.口問》中說:“悲哀愁憂則心動,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
總之,抑郁癥的病因病機,雖然可由各種原因引起,但精神因素的誘發占主導地位。一般認為抑郁癥多因憂思太過,**不遂,郁悶不舒,耗傷心脾,以致血虛;肝陰不足,或因暴怒憤郁,肝膽氣逆,郁而化火,煎熬成痰,上蒙清竅;或因過喜傷心以及胃熱上蒸,擾亂神明所致。病位在腦、肝、膽、心、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