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出現月經不調該怎么調理好一些
時間:2017-04-06來源:求醫網
女性出現月經不調該怎么調理好一些?月經不調是女性非常常見的現象,任何年齡段的女性都有可能出現,月經不調除了要接受治療以外,日常生活的護理工作也十分的重要。那么,女性出現月經不調該怎么調理好一些呢,首先精神上要保持健康,要保持心情舒暢,學會自我調節情緒,避免各種不良的情支刺激,注意調護來治療月經不調。
中醫非常重視女子氣血的調理,充分了解女子的生理特點及月經周期變化規律,準確辨證,故能根據月經不調患者不同的體質、病癥,在不同的病理階段,抓住本質,辨證施治且療效頗佳,形成了“辨證三期調氣血”治療月經病的獨特之法。
根據中醫辨證理論,治療月經不調應以明確病因為先,辨清寒熱虛實為要,結合患者的體質特征予以調理。總體治療原則分為調氣血、和脾胃、養肝腎。
1、經前調氣:氣順血和、癥狀自消
很多女性在行經之前,自覺心煩易怒、乳房脹痛,這是氣行不暢,肝郁氣滯的典型癥狀。情志不舒,肝氣不順,經欲行而瘀滯,則乳房脹痛。故以調氣為先,在月經來之前的一周以中藥湯劑配“經靈散”調理,氣血順和,癥狀則緩解。
2、經期調血:調和脾胃、引血歸經
治血先治脾。脾主生化,脾胃一旦虛弱了,生化之源匱乏,血液來源不足,就會血海空虛,引起月經不調。一般來講,月經期間不服藥。但是痛經、血滯、有崩漏癥的必須遵循“急者治標、緩者治本”原則。脾氣虛則血不固,就會出現月經淋漓不斷、逾期不凈、崩漏等。故補氣健脾,引血歸經。
3、經后調補:滋養肝腎、補氣養血
調經肝為先。經后失血,氣血較虛,要適時而補。肝藏血,女以血為本,腎藏精,是孕育之根。因此,治療月經不調,要以滋補肝腎、補氣養血為本。按中醫調養原則,月經調理正常了,可根據體質調配一些養生膏方,如十全十美膏、暖宮調經膏等,健脾固本,補氣養血,促進健康。
以上就是關于“女性出現月經不調該怎么調理好一些”的具體介紹,希望可以幫助到廣大患者朋友。如果出現月經不調,說明體內的五臟六腑功能失調,尤其是肝腎功能衰退,會直接導致月經不調,需要盡快調養以恢復正常。
查看更多關于女性出現月經不調該怎么調理好一些的相關常識>>
婦產科疾病
- 婦科炎癥
- 婦科腫瘤
- 宮頸糜爛
- 月經不調
- 子宮內膜異位癥
- 更年期綜合癥
- 卵巢囊腫
- 外陰白斑
- 乳腺增生
- 女性不孕
- 婦科疾病
- 子宮肌瘤
- 盆腔炎
- 恥骨聯合分離癥
- 乳頭溢液
- 積乳囊腫
- 絕經
- 功血
- 陰道痙攣
- 卵巢性不孕
- 原發性痛經
- 子宮性不孕
- 妊娠期急性脂肪
- 急性宮頸炎
- 慢性子宮內膜炎
- 妊娠嘔吐
- 宮頸性不孕
- 霉菌性外陰炎
- 婦科檢查
- 細菌性陰炎
- 盤腔炎
- 子宮息肉
- 輸卵管積水
- 產褥期乳腺炎
- 乳頭內陷
- 卵巢炎
- 乳房脹痛
- 白帶異常
- 崩漏
- 閉經
- 滴蟲性外陰炎
- 滴蟲性陰道炎
- 附件炎
- 黃體囊腫
- 結核性陰道炎
- 卵泡囊腫
- 霉菌性陰道炎
- 輸卵管炎
- 外陰炎
- 細菌性陰道炎
- 陰道炎
- 子宮頸息肉
- 子宮頸炎
- 子宮內膜息肉
- 子宮內膜增生
- 子宮肉瘤
- 子宮脫垂
